民國五十一年,波蜜拉強烈颱風侵襲臺灣,強風豪雨,全台幾無一處倖免。田洪福先生在森林開發處棲蘭山工作站池端(明池)工務所擔任重要機械作業手,也就是操件推土機、「怪手」一類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的運輸手。 三十四歲的田洪福和一夥榮民弟兄躲在鐵皮工寮避難,驚人的暴風雨,卻撕裂紙張似的將屋頂鐵皮撕去,摧枯拉朽的將整座工寮擊倒,一夥人躲到辦公桌底下、床舖下,一齊抓緊桌腳、床腳,抵擋風雨,以求保命。 池端工務所為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包圍,連綿山巒對波蜜拉颱風卻無抵擋之力,濃密山林在入夜後更顯恐怖。田洪福躲在山邊一棵風倒木下,
這樣度過驚悚而漫長的一夜。 颱風過後,庫存糧食被風吹得所剩不多,鍋瓢碗筷也散佈在山谷各處。大部份的榮民弟兄只好結伴下山,但田洪福所屬的重機械隊和其他工程人員,卻仍在池端工務所停留了半個月,直到林道全部搶修完成,工務所復元,才返回山下的家園。 重機械作業手,是森林開發處的開路先鋒,無路開路、路斷修護,暢通的林道才能運載林木下山,田洪福在森林開發處三十五年來的大多時間,便從事這工作任務。 田洪福先生,生於民國十八年,山東省日照縣田家溝村人,「我們是大戶人家,從小過著樸實的農村生活,種小麥、大豆、蔬菜,日子過得還可以,雖然外患內亂不斷,農民的韌性熬得過來。民國三十五年,共產黨進入我
家鄉,我父親的成分有問題了,紅五類,被五花大綁的遊街賠罪,家中三位祖爺輩的老人家,甚至被活活打死。」 田洪福跟著父親和叔叔,只好隨著敗退的國軍南下,「我們像難民一樣,有什麼吃什麼,有地方住便過一夜。十八歲投考海軍陸戰,隨軍隊來到臺灣,從此離鄉背井,和家鄉的親友分隔。」 田洪福靠著在家鄉私塾所學的語文基礎及在戰亂中的自修,轉入工兵學校,學習重機械技能,但在一次演習中,左腿被機械壓斷,在海軍醫院醫治將近半年才復元。 民國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田洪福參加森林開發籌備處招考,正式錄取為重機械作業手,工作迄今。 重機械作業屬於高危險性工作,山崩、落石、樹倒、車毀時有所聞,田洪福親身經
歷了幾次危難,僥倖逃過大劫,他說:「只能說我的名字取得還可以,洪福、洪福,洪福齊天,才能大難不死,但是,一些同來的榮民弟兄的遭遇,卻讓我們覺得哀傷。」 田洪福的重機械工作場地,包括棲蘭山各林道,北橫公路至桃園西村、思源七一○線、環山七三○、七三二、七三四及大禹嶺,福壽山、佳陽到和平各林道,擔任築路、災害搶修。 田洪福在棲蘭山一○九支線林道的伙伴趙智,因施工艱難,閃避不及,被滾落的大樹當場壓死,令他常歎人生的無奈與不幸。另在環山七三一支線及和平林道,也有兩位同事遭落石打傷,送醫不治,田洪福親眼目睹險狀慘況,連同其他意外傷害的林林種種,使得他極為珍惜同事間的情誼,看重與榮民弟兄在當下的
相處時光。 民國七十年左右,在棲蘭山一七○線林道。田洪福和隊上弟兄全力搶修坍方,但路基下沉,崩石滾落,他的同事薛祿勛連同推土機一起翻落山崖。薛祿勛在半途摔出車外,率先滾下去,推土機追著他,卻彈跳躍過薛祿勛,掉落兩百公尺深的山谷中。田洪福和其他隊友將薛緊急送醫,薛只奇蹟般的受輕微擦傷。 田洪福進入森林開發處那年,曾有一次救人及護機的事蹟獲得記大功及參百元獎金的記錄。那時,他和另一位伙伴周澤隆在北橫公路八十三公里附近築路,周澤隆所開的D四型推土機故障,眼看就要連人帶機滾落下山,田洪福反應靈敏,立刻急速開他操作的D七型推土機硬將他推回來,幸運地挽回同事性命和那部推土機。 「獎勵歸獎
勵,不過要是因為這種意外事故而獲得,我寧可大家平安無事,人命比什麼都要緊,大家的感情比什麼都好,患難之交嘛!不能開玩笑的。」田洪福說:「我是一名重機械作業手,今人快滿六十五歲了,我使用過各種推土機、怪手、空氣壓縮機和炸藥,常在大雨、颱風、地震後上工,無日無夜的搶修,最危險的地方,我們越派得上用場,假日?這也沒得計較的。我常想,這麼危險、辛苦的工作,要不是吃過逃難的苦,恐怕也撐不下來。」 田洪福是個念舊的人,回首過去種種人事,感恩知足溢於言表,他也對社會大眾盡過一分心力而自負,「我就是保熱誠、盡心力,活到老學到老,這幾年有機會調派到檔案室、文書中心工作,目前擔任第二線的物料管理,我還是多學
習、多服務,人活在世上,就是這麼回事。」 在森林開發處三十五年來,田洪福幾次「洪福齊天」的躲過意外災難,他感謝上蒼保佑,而在工作上,他始終感佩一位對部屬關愛,任事又極為努力的長官王易謙先生,認為這位長官的做事為人對他影響深遠。 「舉例來說吧,森林開發處有關林相、枯木和倒木的整理保育工作,受到民意單位,環保團體和綠色組織,甚至宜蘭縣木材公會反對,但王先生努力不懈地邀請這些個人和團體實地參觀。進行溝通研商,終於獲得圓滿結果,除原生木不准砍伐,還實施人工造林,實驗人工林疏伐作業,開發棲蘭苗圃、明池山莊兩處森林遊樂區,整理歷代神木園區,使得我們開發處多元化經管,這種發展理念,是現代企業化的
,也符合國土保持的,真是有智慧、有作為,我人微言輕,但感佩在心。」 田洪福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出嫁,目前工作於一家外商公司,他盼望兒子能在求學和就業的路上,多體會他半生來的努力,學一技之長,學得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便知足了。 田洪福的父親曾在民國七十七年離開山東到臺灣,但終究住不慣,加以思鄉情切,堅持要田洪福送回老家,「我十八歲離家,一輩子沒服侍過他老人家,這點心意還是不能完全達成。」言下之意不無遺憾。此外,田洪福對目前的小康之家,對往來榮民弟兄之情,深厚且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