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與推廣榮民人文精神活動 過去外界常會誤解輔導會是個封閉的組織,但洪先生認為輔導會並非封閉只是較為保守,這是由於榮民們過去的成長經驗與過程所造成的保守性格,卻也因此讓洪先生擔心榮民朋友們無法適應民間企業的開放作風,更讓外界在不瞭解情況的原因下,誤以為輔導會所擁有的資源過多是種浪費。為了消除這些誤解,讓外界對輔導會更加了解,於是建議邀請作家、媒體記者與藝文界人士前來輔導會參訪,推廣榮民人文精神,俾使國人對榮民文化有深度了解。此項構想,獲得主任委員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單位協助配合,進而爭取到社會許多認同,當時來訪貴賓包括了有牛哥,亮軒,姜貴,九歌出版社老
闆及中央日報副刊韓滔等,皆為社會上的精英知識分子,因而創造極豐碩的成果。 運用農經技術拓展無邦交國家外交 臺灣農業技術在世界各國一直名列前矛,而洪先生曾督導農業相關業務。在那段時間裡,輔導會以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無邦交國家互相交流,如泰北農業開發,南非國防部長來會請求提供協助等。在泰北援助計畫方面,輔導會不同於其他部會在硬體設施上的協助,主要是做柔性服務且以皇家機構為主,皇家親王還曾在洪先生的全程陪同下,來過輔導會參訪。當時行政院雖表態支持,此預算卻已停止兩年,洪先生非常希望政府能恢復相關預算,讓執行中的計畫能更為深入!時至今日,政府與泰國雖無正式官方往來,但當初輔導會派駐泰北
的工作同仁,至今還被他們留下來並深受倚重,甚至挑起大樑,負責主持泰國的部分基金會;洪先生幾次參訪泰國皇家,曾與這些派駐同仁會面,與皇家關係保持得十分良好,由此可見,過去所做的一切其實是深獲肯定的。 還有一次,南非國防部長來臺訪問,親至輔導會拜會,希望輔導會能提供一些實質的支援。當時,親自接待貴賓的周主任委員表示,我方能做到的是派員前往協助作經驗交換,在軟體與經驗方面將全力支援,但對於實質經濟的援助則較為困難,無法同意。於是雙方秉持這樣的原則共識,開始展開一連串的交流互動。 協助大陸來臺榮民返鄉定居 洪先生過去擔任行政院第三組組長時
,負責編列的54%的預算中,輔導會約占11%~12%,他認為若能讓榮民返回大陸家鄉定居,應是一件美事。但當時輔導會有部分同仁並不贊成榮民拿著政府發給的錢返回大陸定居,認為有資匪之嫌。洪先生認為資匪應當是一筆極大數目的金額才足以稱之,但榮民的就養給與折算人民幣僅2千多元,數目並不大。當時大陸經濟尚未蓬勃發展,榮民們若拿這筆錢返鄉定居,每月只需花費二、三百元人民幣就能擁有不錯的生活,活的有尊嚴,同時還能讓大陸人民體認過去跟隨國民黨政府到臺灣的榮民即使已經退伍,仍可享有比鄧小平薪水還高的待遇,藉以宣揚國威,豈不快哉!這樣的構想,獲得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的同意,輔導會乃於82年1月14日公布「就養榮
民進入大陸地區定居就養給付發給辦法」,並定時派員前往訪視;如此正式官方的訪問,可謂是開啟兩岸政府溝通先河,歷史意義深遠。 然而,政府的這番美意對部分榮民卻發揮不了實際功效,原因在於許多榮民返鄉後,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有些人同甘共苦的髮妻改嫁了,血緣至親的骨肉因長期分離,彼此毫無感情可言,且文化大革命時,因父親身在臺灣而被打入黑五類,生活困苦,致心生怨懟,這些情況讓一心期盼闔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榮民們產生嚴重的失落感,所幸輔導會每年均派員輪赴大陸各省訪視,聊表關懷慰問之意。 洪先生記得他曾看過一則真實的感人故事:幾十年前,江西省某青年奉母命去買醬油,在半途中被軍隊抓去當兵,一路行軍到了
福建才被釋放,這位流落異鄉、身無分文的兒子,只得沿路托缽乞討,希望返回江西老家,豈料,走到半途,又被軍隊抓去當兵,幾經顛沛流離,輾轉由緬甸來到臺灣,幾十年來日夜思念母親,好不容易等到兩岸開放探親,才得以順利返鄉,不幸的是,他的老母親已於他返家前三天撒手人寰,無緣再見,他在憾恨之餘,用盡身上旅費買了大量的醬油潑在母親墳頭,哭喊著:「母親,我買醬油回來了」!這則故事令人不甚唏噓,並使洪先生更加確定協助榮民返鄉定居的決策是正確的。不只如此,當時行政院郝院長甚至想要開放大陸勞工來臺,讓他們在臺灣工作賺錢,每月1萬多元的薪資待遇,對他們來講是一筆極大的數目,政府只需要做好管理工作,輔導會亦有許多機構可收
容這些人;藉此促進兩岸人民情感交流,互利互惠,可惜礙於時空背景因素與部分保守人士的反對,這個構想迄今仍未實現。 結語 從洪先生的談話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他為爭取榮民福祉的用心,也看到他在周主任委員指導下盡心輔佐的奉獻精神,長官交付任務,總是堅持到底、戮力以赴,達成任務,即使現已轉任考試委員,仍舊殷切盼望輔導會同仁對於榮民袍澤們的照護能持續不懈,這種照顧榮民的奉獻精神,堪為來者學習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