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回鄉偶書」所記載的大概是我的一生。首先感謝民國76年時任總統蔣經國先生,決定讓凡在中國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登記赴大陸探親。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我也加入此行列,得以返回大陸甘肅省定西縣;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更期待能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離開家鄉時家中成員還有母親及大哥,期待能返鄉看到他們。我風塵僕僕回到曾經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懷著期待又雀躍的心,回到故里聽到的消息,郤是令人心碎且難以置信;母親受不了我的離開投井自盡;大哥則因任法輪功負責人,在一次的搜捕行動,為了不讓法輪功名冊流入共產黨手中,將名冊吞下,最後被整肅而亡;整個家庭因為我的離開家破人亡,說到這裡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所幸大哥留有一男一女,也就是我的姪兒及姪女。為了彌補我的虧欠,先後到大陸8次,也讓我一解思鄉之苦。
離家的過程
民國27年的我;甘肅省定西縣的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不識愁滋味的黃金年紀,看見表兄前往入伍當兵後,返鄉雄壯威武、威風八方,並能擁有照顧家庭的經濟來源;當時又適逢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後,開始接管俄國在中國的部分權益盤據我關東,長期駐守在我國東北各地製造混亂,使得民不聊生,兵慌馬亂烽火四起的大時代,激起我決定投筆從戎保鄉衛國的決心。由甘肅省定西縣往西北方向步行近百公里,至同省的白銀市會寧縣加入國軍行列;至此再也没有回過家門。
參加無數戰役
從軍後報到單位我還記得清楚,為第二戰區陸軍第三四集團軍三六軍暫編一五師;十餘年來參加過無數戰役,每天就是為了國家及自己生存而戰;較有記憶的是在山西、貴州、河南省間的游擊戰,當時我軍裝備及補給遠不及日軍,親眼看到兩位不同的營長戰法,每當想起此二次作戰,戰況慘烈讓我記憶猶新;第一位營長考量我方補給不足,及我方對於地形瞭解上的優勢,且部隊因戰況推移陷入敵後方,運用戰術戰法及聰明才智,採取游擊作戰,造成敵方受創,整場作戰下來則人員損傷甚少,事後營長告訴我們,人不能白白牲犠,只要能活下來就有機會;第2位營長忠勇愛國,發現敵軍未能思考敵、我優、劣勢,拼命要與敵力拼,結果造成我軍死傷殘重,全營數百人僅剩約40餘人。在戰後清點裝備時發現,我的鋼盔上被打出數個彈孔,我在此次戰鬥中也差點小命不保。可以說將帥無能除累死三軍,還會造成部隊幾乎被全滅;相反若將帥有能,能使全部單位人員安全獲得保障及也能取得所望戰果。
漂洋過海到臺灣
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軍灰頭土臉,面對「往前是汪洋,後退是追兵」的情況下,被逼到碼頭邊。展開一場近代史上罕見的大遷徙,短短5年之間,就有近120萬軍民遠離家鄉,成千上萬的別離在渡口和車站上演,鬆手就是一輩子。沒有擠上船的人哭成一團,那些嘶吼、哭聲都被槍聲漸漸蓋過。軍隊飄洋來臺,在碼頭邊被重新整編,地方派系的士兵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隊。我當然也没有例外,民國38年即跟隨政府的百萬軍、民,從福建省轉進到臺灣恒春。先後在臺彎許多單位待過,在軍中服役十餘年,並在民國52年於三二師九四團第三營營部連詹任副連長退伍。
步上原鄉歸途
40年後,兩岸開放探親 ,許多老兵無依無靠,自然一生神往在大陸的原鄉。但也有許多和我一樣的老兵想找回故人、尋回家鄉,也想在臺落葉歸根。我對臺灣有濃厚情感,即便有幸回到家鄉,一來不習慣,二來也融入不進當地社會。我很慶幸能找回故里,抱著近鄉情怯心情,返回家鄉,心想家中成員還有母親及大哥,不料事與願違,母親及大哥己不在人世間,所幸還有2位姪兒及姪女。返鄉後我們這一代外省老兵,在臺灣安享晚年,受故鄉親友羨慕,但我想問中國當年的暴行與責任能豁免嗎?那些未能存活下來的人,誰補償了他們?
我的退休生活及晚年
我退役後結婚,婚後夫妻同住育有2子1女,子女皆已長大成人,早年在政府環境衛生部門工作;隨著時間推移,兒女也結婚生子,過著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退休後每日起床後會習慣在房間練毛筆字,並在屋外栽培花果休閒,有興致時會唱大陸歌,講順口溜;天氣許可、身體無恙時會出去散步、曬太陽,可以說是過著幸福快樂無憂的日子。好景不長妻與次子亡故後,我也年邁由在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高雄郵局工作的長子照顧起居,準備三餐並料理日常生活;女兒也會時常會回家關心照料我生活起居;雖己百歲我仍耳聰目明、行動自如;服役期間盡忠職守,深受軍中長官愛戴與肯定。也許這一生就是最好的榮耀。
未來期望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裡,給大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軍民傷亡總數3,500餘萬人以上,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戰爭太殘忍了,戰場可怕的程度遠超乎我們想像,除了敵人的炮火,還有隨處可見的人體殘肢,滿地遍布,除非身歷其境,否則難理解那種心理的恐懼,是遠超乎我們想像
不遠的將來,我們這些老榮民將走入歷史,我們的下一代只能懵懂的從教科書了解那個動盪的(民國38年),那段充滿血淚的年代。
讓我們攜起手未來,為了安寧的生活,為了圓滿的家庭,為了世間的美好,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戰爭永遠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