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勤伯伯,精神抖擻,花白鬍鬚帶著滿臉笑容,看不出已近90歲高齡。腰間佩著行動電話,帶有一台數位相機,是屏東榮家的專屬攝影師。 出生於河南澠池,因父親早逝,10歲即開始流浪生涯。這段回憶,說來雲淡風輕,伯伯帶著笑容回到他幼年生活。在街上流浪、等人施捨的畫面,一一重新回顧。16歲在鄭州從軍,剛開始幫忙掃地、倒水,進行清潔工作,小小年紀還沒有槍桿高。3年後才入編制,始有薪水。跟著軍隊南征北討,過程辛苦,但至少有個棲身之所,不用流浪街頭。參與對日抗戰,提及當時台兒莊戰役時負傷,石頭被炸彈炸碎,石塊穿過腰際,住院治療。日後參與剿匪工作。沒有天天
打,但不超過三天必定打場仗。當時共軍在暗,國軍在明,國軍吃虧很大,剿匪過程備感艱辛。 民國38年10月隨政府軍來臺,民國45年限齡中尉退伍。當時退伍軍人覓職不易,張伯伯本身也不知原因。46年到基隆煤礦工作,曾在礦坑中被困三十二小時。47年參與中部橫貫公路修築工作。當時工程環境險惡,工程人員親手用工具開鑿道路。最危險的經歷發生在白冷,突然發生坍方,十多位同事就這樣罹難,當時也沒法為同事好好安葬,只能就地處理。開發過程充滿危險,該段道路是前人冒著生命危險開鑿而成。民國55年進彰化訓練中心,70年進屏東榮家安養。 張伯伯說自己一無所長、一無所有。從來沒法去想未來,走一步算一步。曾想過成家,卻遇到
一位有夫之婦。開放探親與家人聯絡,改嫁的母親有三個兒子,一聽在臺灣有親人,馬上要求帶電器用品,伯伯因此也沒跟家鄉聯絡了。訪問期間,伯伯總是笑聲不斷,越是坎坷、笑聲越是響亮,彷彿笑聲響些,過往苦澀記憶能淡些。目前伯伯保持開朗樂觀的精神,在榮家進行榮民服務,關懷榮民朋友。他告訴我們,已經胃癌4年了,但在他還能動的時候,就要繼續服務,繼續開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