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企圖封鎖我國海岸,截斷我國際交通,乃襲擊我掩護薄弱之地區。此時因我軍繼長沙大捷後,為對敵發動全面反攻而集中兵力,僅配置少許兵力擔任駐守。日軍遂得越十萬大山之天險,陷我南寧。我調集兵力反攻,在崑崙山展開激戰,殲滅日軍一個師團以上兵力,造成崑崙山大捷,驅逐日軍出境。
民國28年11月,日軍為截斷桂越交通線,並染指法屬印度支那,由第21集團軍司令官安籐利吉指揮第5師團、台灣混成旅在海軍第2派遣支艦隊、第3聯合航空隊支援下,自欽州灣登陸,攻佔桂南地區。中國第四戰區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以及第三十八集團軍徐庭瑤將軍將所部部署於廣東防城、陽江及廣西貴縣、南寧
間廣大地區,計劃利用鬱江以南地區既設陣地消耗日軍。 11月15日,日軍主力在欽州灣龍門港登陸,並立即強襲北上,24日攻佔廣西南寧。日軍主力旋北上,先後攻佔高峰隘、崑崙關等要點;一部兵力西進,12月21日攻克龍州,截斷桂越國際交通線。至此,已經大致控制廣西省,達成其作戰目標;但日軍有限的兵力此後也就如強弩之末,進展有限。 日軍陷入停滯,就是我國軍反擊的開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決心收復南寧,先後調集14個師、配合有限的空軍,由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指揮,分兵三路反攻南寧。12月18日,國軍發起由東、西、北三面的向心狀攻擊。北路軍主力第5軍由杜聿明指揮,在炮火掩護下以戰車引導步兵向崑崙關
正面發起攻擊,另以一部兵力迂迴崑崙關,先後奪取崑崙關日軍前沿陣地及五塘、六塘等地。東、西路軍亦先後分別向欽縣、龍州、高峰隘等地發起攻擊。在國軍打擊下,龍州日軍被迫放棄該地,回援南寧。駐南寧日軍第5師團第21旅馳援崑崙關。24日,第5軍榮譽第1師第三團(師長鄭洞國)於九塘東北枯桃嶺向該旅攻擊,在妥善的設伏下,該師給了急忙趕來的日軍重創,其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在戰鬥中被國軍以迫擊砲擊斃。29日,第5軍在友鄰協同下發起總攻,戰至31日收復崑崙關,獲崑崙關大捷。殲滅日軍4000餘人,擊落、擊毀日機20餘架。 此次戰鬥的勝利,不但是國軍在抗戰中第一次對日軍預設的堅強陣地進行攻堅的首次成功,更是我國陸軍
機械化部隊與步兵相互協同作戰的成功戰例。我第5軍第200師所配署之戰車(英、俄、義製裝備為主)部隊,在過程中成功突破日軍的數道防線,成為戰役中勝利的關鍵。而我空軍(含蘇聯自願大隊),多次精確炸射日軍陣地,對地面作戰多所助益。 總之,崑崙關大捷標誌著我國軍在多年整訓,以及戰火的磨煉下更加精實壯大,各兵種協調作戰能力大幅改善。這種現代化的基礎,成為抗戰後期接收美援裝備更進一步邁向現代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