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擔任志工的日子
天地無私心,人間有大愛,有如燭光,照亮黑暗,執此善念,開啟我投入志願服務工作的行列。
我是高雄市榮民服務處第四中隊的志工中隊長—潘淑娟,我是榮民眷屬,民國98年時,因緣際會下,擔任高雄市榮民服務處自願服務組長,當時服務的轄區在高雄市前金區,當時懷著忐忑謹慎的心情,依照預定排程的訪視名冊,逐一到榮民榮眷家中拜訪及關懷。
※開始訪視榮民榮眷:
記得,第一次第一個訪視的對象,是一位榮民長輩,這位伯伯姓陳,高齡88歲,年邁重聽,是一位飽經戰火、大陸來台的單身榮民,他的家鄉口音十分濃厚,而且話音粗獷,為了向伯伯說明訪視的目地及原因,兩人彼此鷄同鴨講、又似乎在吵架一般的聊了二十多分鐘,後來藉助筆談的溝通,伯伯方才明白我是他的社區組長,向其關懷問候並說明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下稱輔導會)的權益事項。
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對於榮民長輩的熟悉,耹聽著他們述說著年青從軍的歲月,帶這我走進歷史的長廊,體會著為國犠牲奉獻的情操,似乎見證一篇篇戰火苦難的日記,讓我心生敬佩。諸如:八年的對日抗戰、四年的國共內戰、越南富國島的撤退、一江山的戰役、台海的八二三砲戰等,雖然在歷史課本中可以知悉,但從榮民長輩的口述經歷,更加深入體會戰爭的可怕、和平的可貴。
※第一次接解觸大體:
民國100年時,我又擔任了高雄市榮民服務處責任區輔導員職缺的代理人,雖然只有短暫的4個月,但確遇到的一生難以忘懷的業務經驗。某日上午接獲一通電話,電話中急促的告知左營區的一位榮民長輩病逝了,儘快來接送及確認大體,不知所措的我,到處向鄰座的學長請教要如何辦理。輔導會對於大陸來台單身榮民的善後作業,有一套嚴謹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在確認大體的程序中,因為害怕看大體,於是懇求學長陪同我到醫院確認伯伯的大體,學長以熟稔的經驗告訴我,伯伯的離世是解脫的開始,我們身為社會工作者,應具備身同感受的敬畏,這也是幫伯伯送行的義舉,伯伯會心懷感恩的,不要怕、不要慌。於是我勇敢的看著伯伯,伯伯似乎對我展露微笑,好像在向我表達感謝,此刻我的,心中彷彿撥雲見日,無形中褪去了心中的陰影。
※再次回任社區組長:
民國104年時,結束代理責任區輔導員,又回到社區組長的位置,這次的轄區位於高雄市左營區福山里,福山里人口密集,高雄榮民總醫院位居本里,因之,服務了許多住院的榮民及遺眷。民國110年適逢Covid-19疫情肆虐,迄今染疫的高齡榮民長輩,人數攀升。有一位雙老家庭,夫妻同時疫情,並入住高雄榮總加護病房,無子嗣的他們,無法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我義不容辭的協助採購並親送榮總,請該院的護理人員轉交,伯伯的妻子立即來電感謝,這通萬般感謝的電話,讓我更加的相信「伸出的援手最溫暖、有愛的生活最充實」。
※協助弱勢辦理社會福利:
在每天的訪視工作中,不乏遇見經濟弱勢家庭,而其中有少數家庭對於社會福利及輔導會的就養安置政策,不甚了解,亦不知如何申請,到目前為止,我已協助若干經濟困苦的家庭,取得低收、中低收入戶資料,亦或輔導會的就養金,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經濟窘境,亦讓他們了解政府的紓困政策。在服務的案例中,有一位妻離子散的侯姓榮民,承租一間違建小屋獨居,逢雨必漏,侯先生經濟來源均賴打零工維生,入不敷出,當我了解侯先生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狀況後,立即協助他申請輔導會的就養金,並順利取得就養榮民資格,另又協助其入住高雄榮家,讓他不再居無定所。侯先生對於我付出的關心及協助,萬分感謝,因此,寫了一封的感謝函致主任委員信箱,也因此我獲得了長官的肯定。
※我的感想:
證嚴法師曾說過:「正因為這個世界並不圓滿完善,於是那裡有苦難,那裡就有觀世音」,雖然我的能力十分渺小,但是我想盡一已棉薄之力貢獻大愛,又因為「人性本善」,於是當我看到或聽到更多的弱勢受創,我都會不自覺的起心動念協助他們,我深信有「愛」就有希望、有「心」就有行動,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永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