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仍蒙著一片靜謐漆黑,古寺裡的香煙已悄悄裊裊升騰,每日凌晨3點半住持便早已梳洗完畢,在佛殿做起早課,期間持續60餘年不曾間斷,努力不懈地專研佛法,他是禮佛的榮民典範、金門在地的宗教精神領袖-釋懷德住持。
住持所在的靈濟古寺,座落於金門縣金城鎮東門里,金門老一輩的長者習慣以舊稱「觀音亭」稱呼,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靈濟古寺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古寺對於金門人而言是信仰的所在,而古寺的代表人物釋惟德住持更是位慈眉善目、樂善好施的老爺爺,長年在金門弘揚佛法、多有佛經著作,每日招呼往來古寺參拜的香客素食齋飯,也常樂善好施協助貧
困家庭,是我們金門子弟所景仰的對象。
住持世俗名為周𦲉萍,民國13年出生於江蘇無錫東亭,家中長輩篤信佛教,其父為商會會長,家中經營鐵工廠,從小家教嚴謹,生活規律,時常跟隨家中長輩勤跑寺廟幫忙,自幼與佛教頗有緣分。在幼年10歲時遠離家鄉來到上海,因緣際會下在「準提庵」剃度出家,自此恪守早、晚課修持,隨後來到海慧寺跟隨慧開和尚學習佛法外,也憑自身的努力完成求學各階段學業。
民國38年,國家局勢動盪不安,值此之時,國軍二○七師正在招兵,住持以青年之軀,盡保家衛國之力,決定還俗從戎加入國軍。同年5月跟隨部隊抵達臺灣,部隊駐紮在基隆,編入三三九師一○一五團,未滿3個月即轉駐淡水,負責八里與
基隆之海防任務。民國43年,隨部隊移防來到金門,駐紮在安岐沙灘的指揮堡,期間歷經多次砲戰,彈落如雨下,每一次的經歷莫不險象環生,所幸無重大身損,隨後持續在軍中服務數年,住持於民國53年奉准退役、卸下戎裝,再度穿起僧衣,結束15年的軍旅生涯。
在回歸鄉里、重返金門靈濟古寺後,住持平日專注於佛學的專研,相繼出版《彩盒集》、《福祿壽喜財神合成圖》與《佛天賜福設計圖》等書,主法金門縣清明節超薦法會、金門地區啟建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替兩岸和平及人民消災祈福,並不時關懷社會、捐助弱勢,參與金門「生命關懷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未來規劃,民國53年將甫領取的退伍金3,360元資助三位家境清寒的中
學生,一時蔚為鄉里佳話(民國50年代,公務員月薪700元)。在獻身佛教、服務鄉里已屆六十載的住持,現已高齡98歲,仍心繫弘揚佛學,幫助社會弱勢,對金門貢獻甚鉅,他不僅僅是「榮民之光」,更是金門人的驕傲。
參考資料:
金門日報,101年03月09日“烽火歲月一僧侶”。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107年07月31日“金門榮服處偕同東門社區發展協會志工隊訪視地區榮民”。
金門縣文化局官方網站,107年12月03日“靈濟古寺(觀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