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榮民李長傑教授,生於民國17年(農)9月14日,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音樂系第三期,少校退伍,曾任陸軍軍官學校黃埔合唱團指揮、陸軍第二士官學校音樂教官兼士光合唱團指揮,除於各大院校授課,並隨各大學音樂系巡迴演講,致力推廣「幼兒音樂教育」,其對台灣歌樂人才之培育及對音樂界之貢獻有目共睹。
政戰學校音樂系開啟李教授對音樂的熱忱,退伍後於陸軍官校擔任音樂教官,培育軍中後輩,並多次於大型活動如「七七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紀念音樂會」,指揮演出抗戰、戰鬥曲目,透過磅礡的音樂聲響傳遞軍人的剛強與韌性。李教授發揮昔日軍中所學,貢獻社會,民國
七十年起帶領台灣大學及陸軍官校合唱團全台巡迴演出;民國八十九年在高雄體育館舉辦的全國運動大會上指揮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引領現場3萬人齊唱中華民國國歌,此後更多次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的殊榮(93年,台灣時報報導)。
於陸軍官校音樂教官退休後,李教授長年研究樂教的基礎,擔任高雄市實驗合唱團團長,培養高雄市區幼兒音樂教育環境,帶領高雄幼教團體隨堂示範幼兒合唱表演,供幼教教師參考,並將畢身所學撰寫成「樂教的基礎」一書,於民國95年出版後展開其巡迴演講,李教授於自序中寫道「能將多年以樂教服務人類的夢想實現了,不愧人生一場」,顯見其對音樂的期望與願景。
對於長年推動音樂教育不遺餘力的李長傑教授而言
,最開心的莫過於民國91年與其女李慧詩一同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作曲獎前三名,一家獨得第二及第三名獎座。其女李慧詩女士,自幼受到父親音樂啟發,曾擔任陸軍官校黃埔合唱團及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合唱團鋼琴伴奏,目前任職高雄市榮民服務處。李女士回顧父親的成就,父親是個沉著且知識豐富的學者,每提及音樂則滔滔不絕並充滿自信的笑容讓李女士無法忘懷。李女士回想著,「小時候父親即使再累,返家後都一定要演奏並唱一曲,他對音樂的熱愛已超越自身生命…」,父親常說「自身師承名師,肩負著將音樂回饋社會的使命,我們即使僅有微薄之力都要竭盡所能回饋所學」。李女士雖沒有父親的成就,但父親的話言猶在耳,致力將畢生所學回饋國家,延續父
親理念持續為榮民服務、為社會貢獻。
天地的和諧之音,可以陶冶性情,並可以柔和禮之別異,使禮剛中帶柔,相輔相成(出自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謝居憲)。李長傑教授用行動傳遞音樂教育,軍校開啟他的音樂之路,他用自身的成就回饋感恩國家的栽培。李教授雖已於106年長辭,但他的音樂作品長存於我世,他培育之英才延續其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