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監察院王作榮院長在回憶錄中提及:他當了一輩子不算小的官,卻不會請客;即使偶爾與家人、親友吃個小館子,自己也不會點菜。 王作榮先生當了一輩子不算小的官,不會點菜;而我當了半輩子不算大的官,也是不會點菜。偶爾有遠道親友來訪,也只是買碗牛肉麵,或是煮鍋水餃吃吃罷了! 提起吃水餃,我住的眷村裡,有好幾家包水餃賣的小店,都是榮民、榮眷,道地家鄉口味,口碑滿不錯的;山東人愛吃、廣東人愛吃…老臺灣人愛吃,新臺灣人也愛吃,常見有遠地專程開車來買的。吃水餃的好處是,價廉味美,吃法簡單,煮上一鍋水餃,有飯—餃皮,有菜—餃餡,還有餃湯好喝! 有一天我到隔壁巷子的老鄉家買水餃:「老鄉,買包水餃!」
正當他包好要拿給我的時候,我突然轉念想多買:「兩包好了!﹂原以為他會高興,誰知他卻扳起面孔:「怎不一次說!又要開冰箱,費電!」本想頂他一句,但想想也對,省電嘛!便忍住了。何況,表現出昔日革命軍人威風凜凜的氣概,以立軍威,以破敵膽;這會兒嚇我一跳,可以理解。只是退伍了,一介平民做生意,和氣生財、以客為尊,那有把上門顧客看做入伍新兵的道理,也許軍伍待久,習慣一時改不了。 由是倒想起當年在軍中,每逢春節,必然包餃子,一方面是習俗,一方面是為留守的官兵找事做;大伙兒邊包邊說笑:「吃水餃—喝餃子湯。」其樂融融;又水餃象徵元寶,過年包餃子,亦含恭喜發財之義。 而那年頭,更由於臺灣經濟尚在發展階
段,軍眷生活清苦;難得有戶人家包了水餃,必然多分幾盤,端出來分享左鄰右舍,除了互相祝福,還要客氣地說:「大嫂子,我們包得不太好,請您跟孩子們嚐嚐看看,哈哈…」這種眷村情懷,讓人懷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