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榮民文化網

參與經建
參與經建
鑿穿一片天地
鑿穿一片天地
榮民是國家發展的動力 在臺灣的土地上,參與國家各項建設 榮民弟兄蓽路藍褸,一步一腳印 為建設美麗家園而謹守崗位...
:::
放大
種在雲海的第一千棵蘋果樹-卓志民

種在雲海的第一千棵蘋果樹-卓志民

作者:陳銘磻
基本資料
武陵農場位處距離梨山27公里的中橫宜蘭支線上,深居山谷之間,四週林木蒼鬱,溪流橫貫其間,山嵐水色,變化萬千,尤其四季轉換不同景象,充滿撩人況味。春日裡,滿園百花爭豔,花海繽紛奪目;夏日間,水蜜桃、水梨、中津白菜和富士蘋果相繼成熟,果香四溢,為炎夏的山林增添些許清涼;深秋時分,滿山飛舞的紅楓,使整座山好不熱鬧了起來;晚雪降臨,即使冷冷的冬,武陵景色依然風姿綽約,遠山山頂皚皚白雪,煞為好看。 年均溫2O度左右的武陵農場,天候乾爽,怡人心曠,由武陵青年活動中心後側的「武陵便道」,沿山腰繞行而上,路況驚險萬狀,步行時間約九十分鐘,即可抵達著名的煙聲瀑布,煙聲瀑布長約五十公尺,奔騰時氣勢雄壯無比,陽光照耀在瀑布上,彩虹現影,繽紛耀眼,生動萬分。瀑布旁則有大片天然松樹林可聆聽松濤,松濤水聲相和,果真天籟。 另外,雪山風光、松林小徑等更是名震遐邇的勝景,其中,廣受山友們喜愛的雪山攀登及武陵四秀走訪(品田山、桃山、池有山、喀拉業山),也都是經由武陵出發。 可以盡賞阡陌縱橫田園景色的武陵,可以山水間使人怡然自得的武陵,自民國五十二年間墾地以來,即一再創造拓荒的許多佳話,經過無數歲月推進,風聲簌簌,現在的武陵農場,在透著薄薄山氣的藍天白雲下,仍和過去一樣,內部裝滿著為數不少可歌可泣的拓荒故事,這些故事使武陵至今依然聳立,月光下,那每一棵樹木、每一塊礫石都載浮著訴說不盡,武陵的滄海桑田;多少年後的武陵,就像那一棵棵巨大的台灣杉,呼呼風聲而過,不斷唱鳴出氣壯山河的琴弦之樂,使人記憶深刻。 想到這裡,不由得使人記起,經過時間的演繹與環境起伏的累進變遷,夏去秋來,留在武陵繼續以農地墾殖為志業的第二代青年,是否承載得起孤寂與辛勞的煎熬,是否這一群老榮民的志業繼承者,能夠所託得人? 民國五十四年出生的卓志民,母親是花蓮縣阿美族原住民,父親卓志約於民國五十二年後來到墾場擔任墾員,出生志良巷舊居的卓志民,認為父執輩的墾員們,憑藉赤手空拳為武陵農場開闢廣漠山林,成為一遍良田沃土,雖然功不可沒,可卻苦了留守在家裡的小孩。 「我的童年不快樂!」卓志民如是說著。 在卓志民的住處,依稀可見五○年代彌留至今的老廚櫃,摻雜著寒傖歲月烙印下來,隱含著沉積色澤的斑剝痕跡;就是這些歲月,在陽光亮閃閃的白晝,先是一陣薄霧飄過來,後又是一陣濃霧聚攏過來,使得原本強勢的日色,經過雲霧飄移,讓樹叢間每一棵果樹看起來都像蒙上一層白淨淨的被套,物換星移,老一代的墾員大多不再下田工作,彷如舊廚櫃一般,被植入室內成為不顯眼的古董,存在的條件,際遇坎坷。 而對卓志民來說,出生在當年仍處窮鄉僻壤地域的武陵,父母忙於到墾地上栽植蔬果,那一輛輛簡陋的,行走山間的台車,不僅將他的父母載往忙碌的工作場域,也把他的童年帶引到一個更為寂寥的迷茫世界,舉目是荒山,是灰濛濛的綠樹,是孤單的天空,他說,還未外出走到平地讀書之前,他連籃球場長得怎樣也從沒見過?更不用說見過會在水裡行走的牛,到底如何走法? 童年的孤寂際遇,雖然至今猶自歷歷在目,可生性樂天的卓志民,反而能夠從這種因緣際會中生出自我快樂的生存火花,他將這班不快樂的童年列車,駛往早已塵封的過往煙雲裡,然後讓快樂的這一班始終未曾啟程的童年舊事列車,留在心裡,釋放出一點點微明的亮光。 曉星點點,好像催促他早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不快樂的童年,果不其然,在武陵山區的勝光分校唸書到五年級之後,父親為了他的學歷與學習環境著想,便讓他從武陵深山下來,直接進入到桃園龜山國小,繼續未完成的國小教育;後來則跨進桃園壽山國中就學,最後,畢業於台中大德國中,不喜唸書的卓志民,總是認為四處搬家的結果,讓他無法專心讀書,雖然他最後的高中亦曾就讀過幾個學校,立人高中、大明高中,後來卻畢業於台南建業中學普通科。 大學聯考他差了0.1分即可有學校申請,他甚至還報考過政戰學校戲劇科。 幾番折騰幾番苦,他在都市求學的機運很差,遷徙過度反而易於使他無所依歸。 他並非厭倦武陵的農場生活,或者藉由到外地求學,幻想式地想要跟武陵告別。 數度進出武陵,數度想振翅高飛,遠走他方重建爐灶,然而,最後就為了他那點做為第一代墾員後代的尊嚴,他仍然選擇站在父親留下的田地裡,持續工作。 他生性頑皮,從出生到三十而立期間,落腳在田地的時間不多,民國八十五年左右,他心裡萌生強烈轉業的念頭,那個不停指使他離開山林、拋棄田園的心聲,狂亂呼喚著他,說是為了將來,為了下一代孩子的幸福,還有,為了可以跟得上的時代腳步,無論如何他非轉業不可。 轉業之前他必須說服自己轉念,也就是為甚麼他非動身離開武陵不可? 小時候,不論他再怎樣頑皮,父親也只會說:「你只要不要讓我到派出所保你回來就好!」而今,他的問題不在於頑皮,卻在於他即將長時間遠離這個他認為「困塞」住他心智成長的地方,他即將前往的地方,不論親切與否,他並不在乎。 於是,短短四年間,他把農地留給兄長耕稼,自己則下山到台中,從板模工做起,試圖學得一技在身身萬金,結果又跨行擺起流動攤販、做快餐、賣燒烤、開大卡車、賣水果、路邊賣外套、經營火鍋店等等,四年奔走的放浪生涯,他究竟想得到甚麼?說是學習,難道就因為想解開對平地的不解之惑嗎? 這個不解之惑,謎樣的列車,沿著中部各縣市行駛,卓志民在列車行駛過程之際,仍保留相當程度山青水明的田園心,這短暫的四年,他的心始終擺盪在城市與武陵,在像是被刀切割成一塊一塊分立的心思那樣,充滿不自在。 此時,在經歷過如許多行業的工作應證,他又急於把個人的希望寄託到武陵的田園之樂上。 這實在是很叫人感到奇怪的想法,一部解惑的人生列車,乘載著卓志民,從求學時期的東奔西騁,到謀職中的各項考驗,年輕的卓志民看來態度從容,因為樂於接受考驗,而讓身經百戰的意志,散發著不少生命成長的光輝。 也許該說,想到回來就好,胡不歸,田園也必不荒蕪,座落在志良巷他家園中一大片二三公頃的土地,他的兄長也早將農田地整流出來,供他重新來過。 生命的列車恰似命運的神奇,把他這個頑皮又樂天的孩子,載往遠方許多不明的所在,走一遭也玩了一遭,可卻沒中斷的又載他一步步向生命的最初之處移動,最終仍舊回到他寂寞且注定必得空虛的「不快樂的童年」的所在地。 他其實早已習慣過著孤獨的生活,把兩個在宜蘭員山就讀惠燈中學國三、國二的兒子的學業問題安頓好,他即可放心守住大片田園,專心果園種植工作。 上一代的墾員認為下雨天是除草天,第二代的墾員則認為農地機械化之後,下雨天就是休息天,不必忙著上田工作。 宅配行銷的觀念引進到農場來之後,對於農場作物的直營作業多所助益,靠天吃飯的行業,他開始學習認份與認命。 眼前武陵農場的山脈展現朦朧的田野景色,原本墨綠與翠綠並存的山相,逢到午後霧飄雨來,山間雲嵐穿梭游移,依稀可見田園自地面昇起流動的水氣,田畦間滿佈果樹上成千上萬顆的果子,垂掛在枝葉橫生的葉片之間。 這會是他在武陵種植的第一千棵蘋果樹唄! 已經不再孤獨和不快樂的卓志民,望著居家前園與後院蘋果樹上紅通通的富士蘋果、武陵蘋果,在八月午後的雲霧中依次像被甘霖淨化過一般,呈現一種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麗光澤。
如同萬年神木的幽靈,志良巷生產的蘋果,鮮明透徹的豔紅色澤,在一望無垠的果園裡,發出一種連霧團都會擺動贊歎之氣的美姿,使那垂掛在枝幹上,被雲霧濡濕的枝葉、果實,都像獲得真元氣一樣,蓬勃興奮的亮在果園遍處。 這是讓卓志民決定重回武陵家園,心弦顫動的主因,不知道為甚麼,依傍在七家灣溪畔的這塊山谷地裡,總如少年時期在志良巷度過不美好的童年那樣,雖然日子單調無味,卻依然有許多位赤足走在山谷裡一起長大的兒時玩伴,可以共同研發果樹品種改良,或者嘆一聲武陵榮民的拓荒史,真是一段被世人逐漸遺忘的山中傳奇。 美麗的志良巷,一段看不到藍色汪洋大海的山間小路,闃寂無人的行道小徑,卻得見大遍綠色樹海延展不斷的想
放大
種在雲海的第一千棵蘋果樹-卓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