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會基於開發國家資源,擴大土地利用,拓展安置業務需要,民國46年6月間於東西橫貫公路中段梨山地區,成立「台灣梨山榮民農場」,民國47年1月改名為「台灣福壽山榮民農場」,再於58年11月1日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福壽山農場」迄今。農場土地面積約669公頃,分佈於台中及南投兩縣,榮民安置363戶,分佈周、漢、唐、宋、明5個農莊。 農場設場伊始,即利用高山之特殊氣候,倡導發展落葉果樹暨高冷蔬菜,先後7次由國外引進桃、梨、蘋果、李,板栗、胡桃、及獼猴桃、籃莓等15種類,近200品種試種,成立品種觀察區。74年辦理園相更新,提高果實品質。82年起規劃發展觀光休閒,以特殊之高山自然景觀,吸引遊客來場遊憩,先後興建旅客服務中心,小木屋、宋莊、福壽館等住宿區及天池露營區,並配合辦理果樹認養,給予遊客最佳之服務品質。近來為配合國土復育政策,辦理整體規劃,保留部份果園及茶園做為品種觀察試驗及生態教學,其餘均辦理景觀造林及原生樹種造林,全力發展農林並貌之生態旅遊區。
農場擁有臺灣僅有之「溫帶果樹品種觀察區」,為珍貴之品種基因庫,其生產高品質之水果(如水蜜桃及蜜蘋果)及高山茶葉,亦馳名遠近中外。農場自然景觀優美環山群繞,氣侯冷涼,為最佳之避暑勝地。